·
“三指一搭,便知病情”,在一般人的印象里,脉诊是一种近乎神奇的诊断方法,也是最具中医特色的符号之一。
这种诊断方法源于何时尚无从考证,春秋时期的名医扁鹊便以切脉准确而闻名,当时的人甚至都说他具有“透视眼”。汉代的仓公、华佗等名医也都极擅长脉诊。但可惜的是,这些名医或许有关于脉诊的论述,但均没有流传下来。
现存最早的脉学著作直到魏晋时期方才出现,这便是医家王叔和所撰写的《脉经》。
成书年代
西晋太康年间(280-289年)。
成书作者
王叔和。
古籍概述
《脉经》是西晋医学家王叔和编纂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,集西晋以前脉学之大成,促进了后世脉学的发展。全书共分10卷、98篇。
古籍介绍
王叔和将脉象归纳为24种,包括浮、芤、洪、滑、数、促、弦、紧、沉、伏、革、实、微、涩、细、软、弱、虚、散、缓、迟、结、代、动。
经过后世医家的总结修订,现在中医临床所提及的脉象一般也不过28种,正是在王叔和归纳的基础上略有增加而来。
此本为元天历三年广勤堂刻本当从宋嘉定何大任本传刻而来。广勤堂为元时福建建阳名肆,书肆主人叶日增。建阳叶氏广勤堂刻书兴盛于元明之际,从元末叶日增至明代叶景逵,祖孙相继刻有《针灸资生经》、《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、《埤雅》、《唐音》等书。
此本刊行影响很大,其后多有翻刻、仿抄及影印本。此元天历三年(1330年)广勤堂刻本旧藏清代藏书家黄丕烈处,后为国民著名出版家、藏书家张元济收藏,今藏国家图书馆。